分享到:
微信
回顶部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精彩专题 > 中医药文化 > 中医经典著作
(二)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
时间:2023-06-08 | 阅读:

 1.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的作者与成书

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简称《难经》或《八十一难》。该书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一向说法不一。《难经》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自序。书中提到,“撰用《素问》《九卷》《八十一难》。”关于本书的作者,有人认为是秦越人,如唐代杨玄操在《集注难经·序》中说: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者,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。”但经查考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和《汉书·艺文志》均无有关此事的记载。而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说:“《难经》八十一篇,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不载,隋唐史始载《难经》二卷,秦越人著,吴太医令吕广尝注之,则其文当出于三国前。”究竟《难经》为何时何人所作,迄今无定论。研究者多认为,《难经》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。至于作者为秦越人的说法,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
2.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的主要内容和成就

《难经》以问答形式阐释《内经》精义,“举黄帝岐伯之要旨而推明之”,讨论了81个“理趣深远”的医学问题,故称“八十一难”。主要内容包括脉诊、脏腑、经络、腧穴、针刺及一部分疾病。其中,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,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,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,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,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,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。

《难经》在脉诊部分,首创“独取寸口”的诊脉法,认为“寸口者,脉之大会”;确立了手腕(寸口)寸、关、尺三部,每部又分浮、中、沉,为九候的“三部九候”诊脉法。在经络部分,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、功能、病证,弥补了《内经》在这方面的不足。在脏腑部分,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。《难经·三十六难》曰:“肾两者,非皆肾也,其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。命门者,精神之所舍,原气之所系也。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”在疾病部分,把伤寒分为中风、伤寒、湿温、热病、温病等五种;提出积聚分属脏腑,认为五脏生积,六腑生聚。在针灸治疗部分,提出了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”的原则。

总之,《难经》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。正如徐灵胎在《医学源流论》中所言:“其中有自出机杼,发挥妙道,未尝见于《内经》而实能显《内经》之奥义,补《内经》之所未发,此盖别有师承,足与《内经》并垂千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