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微信
回顶部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精彩专题 > 中医药文化 > 中医经典著作
(一)《黄帝内经》
时间:2023-06-08 | 阅读:

 1.《黄帝内经》的作者与成书

《黄帝内经》简称《内经》,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。书名首见于《汉书·艺文志·方技略》,该志记载了医经七家,其中包括《黄帝内经》18卷,《黄帝外经》37卷。这七家中除《内经》外,均已亡佚。《内经》中所引用的古代医书多达20余种,包括《上经》《下经》《揆度》《奇恒》《从容》《五色》等等。可见,在《内经》成书前,已有更古的医学文献存世,《内经》是在其他更古老的医学文献基础上撰成的。

《内经》为“言医之祖”,以问答体形式,托名黄帝与其臣子岐伯、雷公、鬼臾区、伯高等讨论医学问题。书名虽冠以黄帝,并非黄帝所作。现在学界认为,《内经》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,而是由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搜集、整理、综合而成,是一部汇集古代众多医家经验和理论的医学总集。

《内经》包括《素问》《灵枢》两部分,原书各9卷,每卷9篇,各为81篇,合计162篇。《素问》迄至唐代只存8卷,其中第7卷中有9篇佚。唐代王冰注解此书时,称其从老师处得到一秘本,便补充了“天元纪大论”等7篇,但仍缺2篇。因此,现存的《素问》,虽篇目为81,但其中的第72篇“刺法”、第73篇“本病”只有篇名,没有具体内容。直到宋代,又补入两篇,附于该书之后,称为“素问遗篇”,显系后人伪托之作。《灵枢》一书,原来只剩残本,北宋元?八年(1093),高丽献来《黄帝针经》,哲宗随即下诏颁发天下。直到南宋时的史崧,才将“家藏旧本《灵枢》九卷”加以校正出版,成为现存最早版本的《灵枢》。

 

2.《黄帝内经》的基本内容与成就

《内经》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。《素问》所论包括人的生理、心理、病理及疾病的诊断、治疗、预防等。具体理论有阴阳五行,脏腑经络,精、气、血、神、津液,病因病机,辨证原则,诊法治则及预防养生等。《灵枢》除了论述脏腑功能、病因、病机之外,还着重介绍了经络、腧穴、针具、刺法及治疗原则等。正是这些重要论述,构建起中医学基本理论的体系,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1)强调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《内经》在论述生命和疾病的各种问题时都贯彻的思想原则。

2)重视脏腑经络脏腑学说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。

3)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于殷周之际,最初为两种学说,到战国由阴阳家统一在一起,成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哲学思想,为各门学科所用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。

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成就之外,《内经》对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治则、预防、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。这些内容对中医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
总之,《内经》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,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。在藏象、经络、病因病机、生理病理、养生和预防、诊断、治疗原则等方面,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。《内经》的问世,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。《内经》的影响是深远的,历代著名的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,无一不继承了《内经》的学术思想。